常常想起在宝天曼样地做调查的日子,想起那时一起调查的同学,还有工人师傅。那是在2009年的秋天。那时候虽然读书,但不像现在这样漂泊,工作也不像现在两点一线。在宝天曼的工作虽然艰苦,但是那时候日子足够简单,那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由于宝天曼25公顷样地的调查需要在入冬前完成,我们研究组十几位硕士博士研究生被派往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协助调查。
宝天曼属伏牛山脉,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市内乡县境内。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十来个同学一起,第二天就要从北京乘飞机到南阳。飞抵南阳,飞机绕着机场最少飞了三圈,失重几次,还好安全落地了,我着实吓得不轻。匆匆忙下了飞机。不记得当时怎么坐上了去宝天曼的车,车先开往内乡县城,车外由平原逐渐变成丘陵,车子再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开,开到天黑。不知道经过多少急弯,车最后开到华北最后一块没被完全破坏森林的核心地区。
路的尽头是一座三层楼的酒店,装修得清雅简约。杜老师就在这里组织调查。第二天就要上山了。每个人领取了迷彩服、绿胶鞋,戴了帽子,准备了干粮,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群山高耸,远处的山顶上见到大块石壁,石壁之间生长出绿色。
从宾馆到样地要步行45分钟,先沿着公路走约十分钟,然后上山要半个多小时。小路曲曲弯弯,布满青苔。山上最多的是锐齿槲栎、漆树、暖木、马尾松、黄山松、玉玲花、千金榆,也有珍贵的望春玉兰、象白蜡、连香树等。连续走了将近五十分钟,终于到达样地边缘,红绳为界。大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一般都要停下来休息十分钟。
树上挂满了刻有红色数字的铝牌:每一棵树都要编号,由八位数字组成,前四位表示所在20m样方的横纵坐标,如0510表示从原点数从西向东第5个样方,从南向北数,第10个样方。后四位表示样方内的顺序号。原点就在整个样地的西南角,一个特别陡峭和偏僻的地方。记得附近有几棵铁杉,还有钻地枫一类的灌木。每个20m的样方又要分成16个5m见方的小方格,都已拉上尼龙绳。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树挂上挂牌,辨认树种,按照刷好的油漆测量胸径超过1cm所有枝条的直径,并且测量每棵树在5m小方格里面的横纵坐标,以便最后归算到整个大样地所在的坐标系中。25公顷样地是边长500m的正方形,里面有625个20m样地,10000个5m小样方。我们到达时调查已经进行了一半左右,由于担心不能在今年完成,组里特地安排我们在入冬前带领学生还有当地的工人师傅做完调查。否则叶子落了,树种将无法鉴定,地面湿滑结冰,工作起来也会很危险。连续40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上山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当然,如果真是下大雨,还是必须要下山的,秋雨特别凉,何况还是海拔900米的林区。
我们几个都是作为队长,每人带两个人。队里的工人师傅挂牌,队长负责测量并报告树种,另一个做记录。
宝天曼样地很陡,有些地方是长达五六十米的倾斜石壁,石缝间长着灌木,此时仍然要去到石壁中间测量,让人觉得十分危险。有些地段长着很多灰栒子,这是一种灌木,有时候分枝多达四五十条,全部需要测量,大家都怕调查这样的样方,栒子一旦出现,那其他灌木也都较多,如毛樱桃、丁香、绣线菊、六道木等。每个人都为遇到这样的样方发愁。
一般情况下,三个人组成的小分队一天能完成两到三个样方的调查。遇到灌木多的,可能只能完成半个。进展缓慢时,一般都灰心丧气。当然,最开心的是一天的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有时候,看到样子神奇的猴头菇也是让人很开心,只可惜当时没有拍照。
日复一日。
最大的问题是吃不好。每天中午带两个馒头,两个煮鸡蛋, 一包榨菜,连续四十天,几乎天天如此。到最后我只吃鸡蛋。回到宾馆,伙食只记得有炒土豆和紫菜汤,或者炒白菜,不见一丁点儿肉食。周末会改善一次,厨房会把其他客人吃剩下的肉菜和土豆烩在一起,给我们吃:一星期见不到什么油水,终于见到一点儿,已经管不了那么多。饭菜很快一抢而光。最盼望就是有人能进城,捎一点儿花生米或者乡巴佬卤蛋过来,最好能带上一个鸡腿,以便好好享受一顿大餐。
天气越来越冷,我们也不得不加上了厚衣服。
除了调查,还要检查调查的准确性,也就是独立再多调查一次,如果天气不好,则要在室内整理并录入数据。数据都要求双盲录入,也就是同一批数据,由不同的人分别输入,比较两个版本的差别,以互相校正。时间一点儿也没有浪费。
空气清冽,溪水甘甜,树木相伴,鸟鸣婉转,这就是每天的工作的地方。
调查完成的那一天,正好冷空气袭来,吹走了连续几日的乌云,雨后清新无比,树叶已经泛黄,天空高得爽朗,金色与蓝色那么养眼,美得让人陶醉。
在宝天曼一起调查的同学,如今已分散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西、香港等不同的地方。8年过去了,那时跟我一起调查的大学生们,你们还好吗?帮我们挂牌的工人师傅们,还愿意跟我们一起上山吗? 宝天曼的树木们,你们有长大吗?宝天曼的天,还是蓝得那么让人心醉吗?
2017年4月25日 金龙 于 香港大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