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xxxx在XX研究中取得进展》这类文章很少有人转发?

当一个人开始在乎什么,就进入了快乐与忧愁的分水岭。文章、基金、帽子等等,人生要奋斗的东西,其实是没有尽头的。

忽然想起一年多以来某研究所公众号文章的写法问题。该公众号主要发文介绍研究所内各研究团队的研究进展。因为重量级研究成果现在都是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公众有一定距离,单位自己在微信中用中文介绍一下进展当然对信息传播特别重要,甚至对很多研究人员都是如此,成为他们了解研究动态的重要方式。

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学科,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新论文发表。对研究人员来说,如果不做到精与专,不会很好地选择文献,很快就会淹没在文献的海洋中。有时候,了解同行最近的进展,微信公众号确实是很有帮助的,毕竟中文阅读起来对大多数人更容易。可是,类似以“进展”为标题的文章阅读量却非常少,更别提转发了。

为什么这种网文没什么人转发,甚至很多国内同行都不愿意看呢?这是因为,除了该单位的科研管理人员,还有发表成果的研究团队成员们有一定兴趣之外,其他能看懂的小同行们更愿意看到的其实不是别的团队发了什么论文,也不关心成果发在什么期刊上,他们愿意看的,是该团队对学科的贡献,贡献与论文发在什么刊物上并不能划等号,更与宣传力度无关。

近些年,论文,与帽子、基金等一样,似乎跟像奥运奖牌一样被异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做学问的初衷。这种情况下,如果公众号仍然不停宣称自己单位在xxx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文章发在什么顶尖期刊上,而不说贡献本身,或多或少会让读者,特别是同行们有一种不快,有些人甚至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些许嫉妒或者反感。研究取得了进展,确实可喜可贺,但是只有新的认知,才算是实质贡献,否则,如果文章为研究领域带来的新认知很有限,其实是不值得大肆宣传和炫耀的。论文是否重要的关键,在于贡献的大小,贡献大,必然有人引用和关注,而这也应是宣传的重点。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重点,夸大了宣传,难免会让人感觉名不副实,甚至会被鄙视。我想,很多研究人员,看待国内同行的“研究进展”确实有这样一种心理。

这种心态健康不健康?对还是不对?也许吧,这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做如是观”,《金刚经》里的这句话,放在此处似乎有些合适。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重要的。不少研究人员甚至自命不凡,恃才傲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现如今,研究仅仅是一种工作,而产出,也只是理所应当。有产出的不必骄傲,而暂时没有产出的也不必自卑,而是更应该加一把劲,对同行取得的进展也不要有任何妒忌或者鄙视的心理。也许,这也正应验了一副对联:“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

一方面,如果有读者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很不开心,甚至妒忌,那么可能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那些科研公众号的作者们,在宣传自己的研究时,也要在抓住读者的心理上下一些功夫了,必要时做一些变通。毕竟,对于文章来说,读者愿意看,作者才能传达出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如果只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不从读者的感受出发,这样的公众号文章即使写出来了,也没有人看,就偏离了写作的初衷。

3月18日 记